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GDP向左,民意向右

(赵晓 李慧忠)

 

7月2日晚,四川什邡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宣布停止宏达钼铜项目建设。从6月29日的项目开工典礼,到引发部分群众抗议,再到警察强行“驱散”起冲突,最后到什邡市政府宣布该项目停建,短短四天,似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如今,项目已经停建,群众已经散去,但这个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据什邡市政府通报,宏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不仅是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亦是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和四川省“‘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超百亿,建成后年销售收入预计达500亿元,年上缴利税40亿元,能新增就业3000人,是一项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又能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民生工程。由此看来,政府的一片苦心,好像当地群众却不解风情。难道是GDP向左,民意向右?

笔者既非钼铜专家,也非环保专业人士,对钼铜项目的技术问题不敢妄言。只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类似“群体性”事件屡屡上演,厦门和大连的PX项目、陕西凤翔县儿童铅中毒事件、云南铬渣事件等等,不一而足。“吃一堑,长一智”,我们不能一次又一次地充当看客,而要在这些事件中认真查找原因、吸取教训。

首先,我们要吸取的教训的是: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唯GDP增长至上心态必须转变。

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60亿元的什邡政府来说,“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年上缴利税40亿元”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除了产生的巨额GDP和利税收入,我们是不是还应该看到点什么?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无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从人均GDP增长率或是年均GDP增速或是GDP增长总量,中国都是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一个奇迹。2007年,中国GDP总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老二;在不久的将来,中国GDP将可能超过美国,重回世界老大的位置。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GDP和财政收入“双高”增长的局面。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中国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建立在巨大环境损害和资源消耗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这已经是共识。

说归说,但要做到很难。对GDP增长膜拜的心态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往往只看到了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项目对当地环境和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2010年,环保部对沿江沿河化工企业进行了大排查,结果显示,沿江18000多家化工企业中,污染物排放存在问题的企业达3607家;在全国43510家化工企业中,存在环境风险的占了81.3%。其实,什邡钼铜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也坦承,该项目对于地下水、地表水、大气环境、声环境、固废环境、生态环境均有影响。但是,面对媒体采访时,当地官方对控制宏达钼铜项目的污染问题显得“胸有成竹”。“过百亿的投资,超40亿的年利税收入,对于地方经济而言,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一语道破天机。究其原因,不是钼铜冶炼项目没有污染,也不是污染控制很容易,而是利益诱惑实在太大!

难道正如有些专家所说的那样,中国将在很长时间里充当世界的“低端国家”,做“脏”或“累”的行业是不可避免的吗? 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此时此刻,GDP与国民幸福不再只是简单地划等号。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也曾透露,“在中国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非正常上访量、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实现下降的情况下,环境信访和群体事件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上升”。周部长的话其实在提醒我们,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稳增长”很重要,但“转结构”也绝不可忽视!

从此前被叫停的大连PX项目,到今天被叫停的什邡钼铜项目。这种由粗放型招商引资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态势。低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跨越式增长、唯GDP至上的经济模式,已逼近社会民众承载力的临界点。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低端产业往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但不能把产业转移简单地等同于产业搬迁,东部地区早期粗放式发展留下的后果我们不能不加以防范。转型已晚,转型实在很难,但不转型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只有死路一条。不是没有办法,需要的是摒弃唯GDP增长至上的心态,这是第一步!

其次,我们要吸取的教训的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必须转向“全民参与”型经济增长。

客观地说,什邡钼铜项目确实带来了大数额投资,也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如果环评客观科学、后期环境保护监管得力,对当地政府和老百姓而言,也未必不是一个好项目。但据报道,该项目自2010年10月份就已经开始运作,在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众多什邡当地民众对一个如此重大的项目几乎一无所知。要不是因为6月30日的一场隆重的奠基仪式,许多什邡人也许仍旧会被“蒙在鼓里”。虽然什邡钼铜项目的环境评测工作手续齐全,但是其公布的信息却非常不足。“政府此前在引进这个项目的时候确实没有及时地宣传和沟通,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失职之处。”什邡宣传部副部长陈林也如实坦承。

事关当地百姓生活,影响如此重大的冶炼项目却一直在“悄悄”进行,这就折射出另一个问题,我们的未来经济增长需要的是“政府主导”,还是“全民参与”?

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确实作了很大贡献,甚至有一种观点把“政府主导”看作是中国取得伟大经济成就的“中国模式”之核心。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主导”模式的阶段性和局限性,“政府主导”模式的优势是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而非经济质量的改进。中国经济目前阶段上的问题不再是经济总量的问题,而是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政府主导”、“区域竞争”,习惯性的思维只会加重GDP膜拜。

中国要成功完成结构转型,持续推进改革是不二选择。已获得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渐进式中国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步骤:一是靠威权体制来实现政治稳定;二是靠政治稳定来引导经济增长;三是靠经济增长来促进社会多元化变迁;四是依赖多元化变迁来促进中国公民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的转型期,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多元化已然瓦解了管理主义治理模式的基础,社会多元化变迁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面对要素红利、人口红利、出口红利逐渐退去,中国经济的转型只有依赖创新红利和制度红利,而这需要来自民众的智慧!“全民参与式”改革才能唤起大家的激情,才能带来创新的动力。

什邡事件如果站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去看,只是属于转型改革决策过程中的一种调整和磨合,在这场转型中,群众不再愿意只作看客。什邡事件告诉我们,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对公共利益和公共事件的关注和参与欲望也就越来越强了,“民意”的“被代表”便是酿成这起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什邡市政府官员也承认当初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不足,他们只是没有想到,自己习惯性忽略民意的后果竟然会如此严重!

过去政府习惯于“为民做主”,这种政府主导型改革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让百姓真正参与到经济转型的改革中,使政府与百姓在改革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才是大势所趋!“民意在前,GDP在后”,希望这才是我们未来所看到的新局面!

 

(作者赵晓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慧忠系高和资本金融分析师)

(本文尚未发表,如需刊登或转载请与陈金保联系 kimbo_chen@126.com )

话题:



0

推荐

赵晓

赵晓

33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世界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