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疲软、股市不争气,如今连政府的“钱袋子”也开始出现危机。
    财政部6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6%,增幅超预期地回落6.1个百分点,尤其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0.1%,而且预计全年中央财政收入增幅恐陷“保7”困局。
    在此大背景下,市场对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呼声又开始响起。对市场而言,再来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短期内无疑会是最大利好。这既可显著增加货币流动性,拉动市场需求,更会给企业盈利前景带来无限憧憬。只是,会不会真的有新一轮刺激计划呢?何时会有呢?
    谈到此,让我想起今年以来一直为市场所纠结的“要不要新一轮经济刺激”争议问题。主张派认为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还很大,比较优势仍在,靠投资而不是靠消费来发展中国经济在今后20年内仍是大方向;反对派则认为传统刺激政策的后遗症越来越明显,继续做大投资既不利于当下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管控,也容易使中国经济陷入“投资依赖症”的泥潭,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从而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增长”。
    笔者一直以为,两派之所以越争越热闹是因为二者对“经济刺激计划”的定义有所不同。主张派眼中的“经济刺激计划”暗含的是适量的、有效率的、具正确方向的投资计划;而反对派眼中的“经济刺激计划”暗含的是为拉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进行的大手笔投资计划。定义都不同,当然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吵越糊涂了。
    从大众的角度理解,“经济刺激计划”应该暗含如下几个基本假定:第一,是为抵制短期经济疲软而量身定制的逆经济周期投资计划;第二,投资规模比较大;第三,以政府为主导,而不是以市场为主导;第四,寅吃卯粮,投资资金来源于财政赤字或宽松货币放水。如果从这个定义出发,“经济刺激计划”侧重的应该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调整,而不是经济增长的供给调整,而这也恰好是主张派与反对派争议的焦点所在。
    按照上述的定义,笔者也是反对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的。因为相对于需求,从供给入手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中国经济的变化。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需求,加之当前外需疲软,国内投资需求增长的空间变窄肯定是大趋势。因此,改善供给才是确保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长期之策。没有供给调整,就没有内生性的投资需求,而没有内生性的投资需求,经济刺激投资引致的需求扩张就会拉高通胀,而这会触碰管理层政治底线。
    政府显然早已意识到了这点。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3月,李克强总理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态说,要“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4月,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政治局常务会也一改过去“保增长”或“稳增长”的基调,而是将未来经济政策基调确定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5月13日,李克强总理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中央高层的这一系列表态清晰地说明新一届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已经大幅提升,政府以容忍经济增长放缓为代价来推进经济转型的决心已定。靠市场机制,而不是靠刺激政策,这是中央今年一再释放的改革信号。
    更为重要的是,去年经济增速“破八”,大家发现没有什么大不了,今年一季度增速再度放缓,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却高达342万人,经济下滑背景下的就业市场稳定更是政府容忍经济放缓的最重要底气。
    由此可见,就业是衡量会不会有刺激计划的关键指标。近期媒体报道称,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是,笔者以为,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难不能全怪经济的下行。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45万,今年猛增为699万,是10年前的近5倍,比去年还整整多出了19万。放到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此迅猛增长的大学毕业生想要消化掉都很困难。如果不控制大学的扩招,今后的大学生就业只能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而且,还要注意到的是,现在的中国就业市场问题更多的是就业结构性问题,而不是总量上供大于求的问题。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前企业招人难与毕业生就业难并存。技术工人不足,而大学生过剩;沿海城市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中西部地区求贤若渴;国有大中型企业挤破门槛,而民营中小企业门庭冷落。如此种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决不是紧急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就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的。
    但是,如果劳动力市场全面闪现警告呢?如果像2009年一样,一下出现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呢?如果劳动力市场不再是简单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而是出现总量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呢?笔者个人估计,如果经济滑出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底线,政府还能不能保持淡定就很难说了,再次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仍在所难免。只是,这一天应该不会在年内出现。“要不要出台刺激政策,我们还在看。”国家发改委要看的应该也是经济下滑背景下的就业市场变化情况。
话题:



0

推荐

赵晓

赵晓

33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世界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