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赵晓 岳安时)

  国家统计局日前经济发布数据,2014年我国服务业比例提高到48.2%,表明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提升到47%"的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统计数据展示了中国近年来在调结构方面所取得的不俗成绩。2013年,第三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首超第二产业后,2014年进一步增至51.6%,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显著高于第二产业的3.2个百分点,整个经济结构呈现出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从需求结构讲,201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已达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中国产业结构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显露出第一产业占比持续回落、第二产业占比保持稳定、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攀升的变化趋势,这与全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初期发展路径一致。但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能否持续上升。

    纵观全球,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占GDP比例均在65%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也在60%以上。例如,2009年美国服务业占GDP比例高达76.9%,日本占76.5%,韩国占67%。因此,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看,中国仍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初中级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仅盯住服务业占GDP比例持续提升这一指标,而忽略经济增长的整体效果。也就是说,既要看占比,也要看增速。如果服务业占比的提升,也有工业增速下滑的因素,那表明经济增长方式仍需进一步优化,不宜过于乐观。

    从数据上看,2014年中国GDP增速由2013年的7.7%下滑到7.4%,其中第二产业回落最为显著,由7.8%降至7.3%,第三产业也回落了0.2个百分点。这既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也是结构调整压力的体现。

    中国经济正面临经济增速下行,而背后是中国当前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下滑。研究表明,在资本存量、劳动力增长、人力资本和TFP四个因素中,TFPGDP增长率放缓的直接贡献率为85%。换言之,经济减速本质上可视为TFP的放缓。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1970年代经历了第一次显著的经济减速,减速前后的GDP增速落差超过6个百分点,其中有5.4个百分点的下滑来自于TFP的下行。

    此前,TFP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进入21世纪后有所回落。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同时投资质量不高也影响着科技进步的效果。因此,要顺利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居安思危,重视TFP下行风险。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正在由过去的人口红利、投资拉动、对外贸易向新的增长动力转化,而创新驱动是提升TFP的动力之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目的就是重新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塑规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4年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接踵而出,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已体现在统计数据上。尽管还面临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挑战,但新的积极因素在不断涌现,此时需要定力也要增强紧迫感,唯有如此,经济发展才能蹄疾而步稳。

 

话题:



0

推荐

赵晓

赵晓

33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世界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