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管理》200期之时,总想写点与此相关的特别话题。想来想去,就谈谈中国民营企业家如何通过管理突围来实现从野蛮生存到文明生存的转型吧。
众所周知,时至2009,中国改革开放已历整整三十年,伴随改革开放而日益壮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也早已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综观民企整体状况,却还没有摆脱“野蛮生长(冯仑语)”的局面。而在全球金融海啸的侵袭下,民营企业已是四面楚歌,野蛮生长的道路已至尽头。民营企业何以突围,何以从野蛮生长转向文明生长?可以说,这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中心问题。
正在我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读到了曾和平的《正道沧桑》(尚未出版,初稿),给我许多启发。
我与曾和平相识,是在200 年我们在央视“对话”节目相遇。当时,他的身份是格兰仕总裁,其儒雅的态度,理性的谈吐,睿智的思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毫不避讳地说,他是我参加多场央视“对话”节目所遇到的最让我喜欢的人。当时我的一个巨大惊喜就是,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居然到了如此优秀的地步,称和平是中国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绝不为过。
而和平的书再次给了我震撼,我愿在此与读者共享。和平取此书名的含意就是,民营企业是中国发展的正道,但又历尽沧桑。而全书主旨,正在于把脉中国民营企业的根本问题,探索从野蛮生长转向文明生长的突围之路,这与我思考的主题可谓所见略同。
中国民营企业的问题是什么?是野蛮生存。野蛮生存不仅表现在制度与文化方面,更表现于管理方面。比如,民营企业通常追求“总成本领先”,但却忽略了“利润”这个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因素。企业一味追求成本的低,价格的低,以低价换市场换竞争力,得来的却是利润的丧失,承担的并非“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和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成本领先”是实施“价格领先”战略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成本领先也不一定要追求低价格。
民营企业管理野蛮的另一表现是规模偏好,总是极力扩大规模,一味追求大规模,大力推行纵向一体化,使得内部交易费用大幅提升,使得企业陷入规模不经济的窘境。和平提出:一个企业能否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由其资本回报率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它的经营规模决定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在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这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之间找出最佳的组合方法,即通过对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利用,配置和整合来实现企业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的最小化,这才是成本领先战略所要时刻关注的核心问题!
此外,民企单一追求市场份额的做法也有失偏颇。和平指出:成本和利润的探讨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能力提升才是民营企业升级的核心,行业的有利地位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市场规模的扩大应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手段。
民营企业更大的管理问题表现在决策,特别是经营权过分集中,企业家的“帝王情结”甚至使企业内部出现了一言堂、一边倒的决策格局,无法使企业在“法制”的规范下正常运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平指出,没有什么比高层的垄断而造成组织的沉默更可怕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缺失,已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企业在强调产权清晰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产权的结构和配置是否合理。
此外,民营企业的战略也存在着野蛮性,通常流于口号话,但要紧的是不是口号化,而是要可执行化。关键在于要制定出企业的战略体系。将机会主义误当做企业的战略,或是无法实施的企业战略,这些都无疑是企业战略的缺失。和平指出,把一种曾经成功的经验作为定式,毫不怀疑地将其推广,这在开始便注定是要失败的,也将深深地伤害企业的长期发展。
现在企业要想文明生长,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家们普遍相对较低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农民工”代替“工人”的企业组织特性,使得民营企业的学习能力无从谈起。而组织的学习能力恰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管理的病根几乎都可以归结到文化,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野蛮生长也可以归结到文化病根。和平指出,几千年的帝王和小农文化,使得民营企业一出生便陷入“小企业病”,无章可循,甚至有章不循便是其病症的最突出表现。和平特别强调了百年前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对于中国及中国的民营企业的意义,认为科学管理不仅是民营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更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中国的文明进步必须从全社会都尊重并遵循科学管理开始。对此一点,在下可谓深以为然。中华民族要从传统进入到现代,必须从科学管理开始,中国的企业当然更不例外。
民营企业对前沿的管理也缺乏先知先觉。民企往往关注设备、资金等企业的有形资产,并且也开始关注品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但却普遍忽视诸如忠实的客户关系、广阔的市场营销渠道、专业技能、组织文化等隐形资产。这要求民营企业创建顾客导向型组,但对于连客户管理概念都没有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这确实是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民企不仅要创建客户导向型组织,在创建顾客导向型组织的时候,还要分轻重,有取舍。一个文明生长的现代企业是一个知道放弃客户的企业,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企业。
民营企业往往在责权利上缺乏明确的界定和分开。然而,没有权利的责任或没有责任的权利,到出现了问题时,其结果必然是:似乎人人都有责任,而人人都不会负责任!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将深入人心,但是现金流管理却仍未受到民企的普遍重视。
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不高,而且对企业竞争力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平指出,现今民企的竞争力大都来自模仿式学习、低成本制造能力以及本土化营销能力等三方面。由于缺乏协同竞争意识、技术创新薄弱、过度多元化、徒有虚名的公司制、学习后劲不足,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实际上非常匮乏。
“国际化”成了民企追求规模的一种手段,殊不知“跨国经营”的本质就是在整个产业链上实施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而对产业链的每一环节实施属地化经营和管理的过程。没有清醒的认识就盲目出手,必然要遭受失败。资本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是“走出去”的必要基础。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果说,过去30年民营企业的创办都不可避免地被烙上了企业家“个人英雄主义”的烙印,企业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地被植入了企业家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而今天企业的转型和变革不仅是对企业家绝对权威的挑战,也更是对其思想和观念的否定,那么,民营企业家们必须清楚,只有“浴火”才能“重生”!是病入膏肓无声无息地自取灭亡,还是忍痛操刀为自己做个大手术走向新生,民营企业家们是到了必须取舍的时候了。
“手术”需从大脑开始!传统模式日益不合时宜。追求企业大而全、产品大打低价战、重视生产而忽视组织学习、高度集权的“人治”方式、轻视无形资产的理念,所有这些都将成为过去。以利润为目的而非成本最低为目的,依赖高人员素质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持续创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治理结构,选择客户维系客户以及秉持“现金为王”的理念等,将使得民营企业摆脱短命的厄运,挣脱亏损的枷锁,安全度过金融危机的寒冬。
中国民营企业家们是聪颖的,也是进取的,我个人相信他们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国王。而我和和平都会衷心祝愿,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能够从和平的书中汲取营养,去积极思考,主动转变。民营企业家们思想的解放与进步,必将拉开新一轮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与突围的序幕,而民营企业突破重围的道路,也必将是其文明生长之路。
谨以此文敬献于中国民营企业家,敬献于《中外管理》200期纪念专刊。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