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国进民退”讨论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之后,2010年3月15日“三地王”在北京“惊艳”亮相后,央企一夜之间再次被推到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天子脚下也敢造次”,“公然举牌挑战两会精神和民意”——这些指责让央企顿时成为全社会众矢之的。即便国资委在事后迅速做出叫停78家非房企主业的央企进入房市,以图对上有交待,对下平民愤,但风波仍远远没有平息。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人们会发现,“高房价”这个敏感的话题已经在中国存在许多年了,导致房价无穷飙高的根源究其本质是政府土地垄断导致市场供求的严重不平衡,而央企天价拿地并不能算是推高房价的最终决定因素,它充其量只是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相信对于这一些,民众并非完全不知,但为什么最终还是无一例外地将所有的愤懑都灌到央企一家头上呢?个中的原因也许在于,2004如何国企改革大讨论导致改革从正确道路上偏离,国企越来越强势并无边界扩张,从而越来越与民争财、与社会争利,越来越攫取垄断收益并分利而肥。从2004年到今天,人们其实已经从当初国企大讨论中的迷误中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被某些不负责任的人所忽悠了,人们对国企的怨气日益积压,早欲释之而后快,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国进民退”以及央企版地王事件,恰好成为积压民愤的释放的口子而已。
“国进民退论”、“强势扩张论”、“央企垄断论”,这些极具敏感性、煽情性的激烈言论在去年以来愈演愈烈,原因则在于央企强势及无边界扩张已将国进民退推入一个肆无忌惮的阶段,超出了社会乃至政府自身的承受力
试回顾一下2009年发生的国进民退大事件。先是有国有山东钢铁重组赢利民营日照钢铁,上演“小鱼吃大鱼”、“病鱼吃好鱼”的“逆淘汰”生存法则;继而又有山西煤矿重新整合事件,令500亿浙资去向未卜;同样不幸的事情还落在了民航身上,多家民营航空公司要么被国航收编,要么停航,要么转做货运,还要眼睁睁地看着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两个亏损大户获得注资并合并。“方兴地王事件”、“中粮入股蒙牛”,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不仅壮大了国企和央企的声势,也大大打击了民营企业。国企的扩张界限越来越模糊化,民企的经营越来越边缘化,中国的经济模式并非越来越朝向成熟标准的市场经济,而是日益成为一个危险的怪胎,日益走向一个危险的道路,那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和“权贵资本主义”的奇特混合体。
2009年,政府和银行的扩张资金亦几乎尽入国企囊中。央企“吃饱了撑的难受”,于是挟资金优势在土地拍卖市场上呼风唤雨,全国10大地王直取其八,完全扭曲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人们纷纷指责:央企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大势,央企的做法难道不是正在透支中国经济的未来?但在2009年之时,国进民退虽在讨论,但各方意见并不一致,国进民退现象似乎也还未到彻底疯狂地步。
然而,在央企不管不顾地争抢北京地王的事件发生后,其在民间掀起的轩然大波中则显示,央企之强势及无边界扩张已将国进民退推至肆无忌惮的疯狂阶段,完全超出了社会乃至政府自身的承受力。
对于国企和央企经营界限问题,国资委曾明显指出:“国有企业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十六大报告更是正确地指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这就为国企,特别是央企做了定位: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以及基础设施和资源等领域处于绝对控制地位,而不是在所有领域都涉足。
但事实上,以目前的情形而论,国企“不为”的领域简直就是少之又少。但凡是有利可图的行业,尤其是对于那些暴利性行业,更是惹得国企两眼泛绿光地往里钻。国企尤其是央企凭借与民企仍不平等的金融资源、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优势,不断越界,从民企嘴边抢肉吃。
笔者注意到,每次经济陷入低谷,每次遭遇宏观大调控,几乎都成为国进民退的好时机。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也不例外。无论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刚出台完,或者适度的货币政策,都是国企得势,于是就出现了各个领域中国企都叱咤风云的局面,甚至大有造就国家全面垄断之势。
其结果,国企和央企肆无忌惮的强势扩张,挤走了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企业,从而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危害。“无边界扩张”是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平等公民待遇的结果,是政府权力介入的结果,这当然会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原则,严重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本应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但国进民退并非不是因为国企效率更高,而是国企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政策扶持和行业垄断获得高额收益,保持低效率运转并实现扩张。经济学所说的帕累托最优在这种情况之下根本无法实现,社会福利的流失绝对需要引起警惕。
面对国企和央企咄咄逼人的攻势,也有人站出来力挺“2009年的中国没有出现国进民退”,并号称数据才是最可靠的证据。据统计,在工业增加值方面,私营企业增长了18.7%,国有企业只有6.9%;就总资产而言,私营企业增长20.1%,而国有企业只增长14%;从业人数来看,私营企业增加5.3%,国有企业只增加0.8%;主营业务收入方面,私营企业增加18.7%,国有企业降低0.2%;最重要的是利润,私营企业的总利润增加17.4%,而国有企业是降低4.5%。以上的数据真实可靠,但与其说这些数字是反驳“国进民退”的有力证据,倒不如说是对国企盈利能力的巨大质疑。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企和央企在2009年叱咤中国市场,却创造出如此微薄的效益。这就令人忍不住要去猜想,假如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合并和重组事件,民企还是民企,没有被挤压和剥削,那去年全年企业盈利岂不要多翻出一半还要多?
事实上,据学者韩朝华的研究,国企的效率远不如民企。从2004年到2008年,所有工业行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平均是6.86%,国有工业是5.81%,民营工业是9.33%,民营工业企业总资产利润率相当于国有工业企业的1.6倍。这意味着此期间,如果国有企业的资产让民营企业来使用,可以多产生两万多亿的税收和利润,即增加61%,相当于期间中国财政收入的11.5%,或者说国家本可多增加1/10以上的财政收入。如果让民营企业来创造这期间的国有企业利润,则民营企业可节省20多万亿的资产,相当于节约37.7%的工业资源的投入。所以,中国未来无论是发展低碳经济、还是实现结构转变,提高增长质量,民营化都应该成为再出发的起点。然而,遗憾的是,“国进民退”的事实却正好与这一大方向背道而驰!
而国企的利润也完全不上交,而是以各种方式流到了私人的腰包。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年工资绝对差别,从458元扩大到156460元,涨了342倍!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总人数的8%,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2010年3月6日《东方今报》)。2004年国企改革大讨论时,大家憎恨国企改革过程中的流失,叫停国企改革其实是叫停国资流失,但以今天的情况看,“坐失”比“流失”的后果还要可怕。国企实现的利润与普通民众从来没有关系。
强势的国企、强势的扩张,倒行逆施的“国进民退”,或许要毁掉中国30如何经济改革的成果。这实在是中华民族的悲哀!这也才是民众担心和愤怒的根本原因所在。
2009年国进民退的风波未去,2010年又添新的风波,这怎能不让中国人民狠狠地哆嗦一下。在经历了去年一整年的讨论,国企已背负一身骂名。自今年1月以来,国资委便频频强调央企要“突出主业,分离辅业”。然而,面对家长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央企们却似乎完全没有放在心上。该干什么干什么,哪里有利可图便往哪里钻,越是暴利越是要搭一手,“无边界扩张”的游戏越玩越开心,完全没有想要收手的意思。中国的国企尤其是央企大概早已经忘了国家当初成立它们时的目的,它们本应只活跃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搞好主体业务的研发与技术创新,令国家长治久安,人民活的更加幸福、有尊严,绝不应当为了趋利而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但从国企的无边界扩张之中,其早已丧失应有的社会价值观而沦为经济动物。
国家对央企的庇护造就了央企敢无边界扩张的资本,因此叫停78家央企进入楼市并不说明什么。今天被强行赶出房地产市场,难保将来不会再进军下一个暴利行业。2004年以来国企大讨论实际上是误导,其导致的国进民退的恶果还将继续显现。现在应该是到了全面纠偏的时候了,首先就要重新明确国企的定位和角色,终结国企无边界扩张的历史。中国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的任务紧迫,时不我待!只有如此,才有望真正落实2010年“两会”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公正、更和谐的最新执政理念。
(本文合作者:曲莹姗。文章将发表于《上海国资》。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