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0年03月28日 星期日 11:32 
 
笔者按:这篇文章是我在上海世博经济论坛上的演讲,根据现场朋友记录而修订和增添。)
     记者:这个声音之所以微弱,因为它必将如以前相似的声音一样不会左右现实,之所以是强音,因为它发自良知。下面是赵晓教授2010年3月27日在主题为“世博契机与中国经济走势”的世博经济论坛上所发出的声音:
 
谢谢大家!我觉得我们这个题目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进行的合适的话题讨论。上海召开世博会,世博会的上海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点,它代表着中国都市文明发展的巅峰。合适的时间,是因为我们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取得非常伟大的成就,其中也包括城市发展方面的成就,但也出现不少问题,因此我们正面临寻找新的突破方向的时候。
2009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净产值,第一次超过美国。1892年,美国在这些指标上第一次超过英国之后,20年内,美国经济全面赶超了英国,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纽约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会不会在2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赶超美国?可能性非常大,事实上按过去的追赶速度10年就够了,从98年到09年中国的GDP增长了四倍。有跨越的30年,再加上成功复苏的2009年,中国崛起进程不断加快。现在,我们正走向一个新的30年。从过去的30年到未来的30年,中国人的新的目标是什么?我看到的是,要“从优秀到卓越”。过去30年我们做得不错,很多的指标已经名列前茅,很多的企业已经跃入世界前列,如万科就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住宅公司。有人统计,万科公司一年的开发量,大概相当于全美开发量的1/3。但是,中国还没有伟大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出现受人尊敬的企业。中国的城市化也是这样,这些年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膨胀很快,城市发展也是世界上最快的,但也只是快而已。我们也许出现了一批增长快甚至谈得上是发展好的城市,但我们还没有出现卓越的、伟大的城市。
持续30年的发展,10多年的高速城市化,现在大家将脚步停下来,在上海这个地方、在世博会的背景下,讨论“宜居城市”的题目,难道不是非常合适吗?
什么是“宜居城市”?很显然,我们居住的长远目标应该不仅是“居者有其屋”,还应该是“居者乐其屋”。从简单的“有居住”到“乐其居”,是追求的伟大跳跃。但谈到乐居与宜居,而不仅仅是每年房屋的开发量增加了多少,那么必须看到我们有很多的差距,和宜居城市相比,和国际上最佳发展实践的城市相比,我们仍然有太大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城市都太贵了,大家住不起,蜗居、房奴、啃老,各种的词汇出现都出现了,反映的是这个尴尬的现实。上海也一样,上海变成了一个越来越贵的城市,把年轻的白领都逼成了神经病,或者是被迫流浪到二、三线城市。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贵”的问题,不太贵才谈得上宜居,才谈得上更多人享有,也才真正谈得上让社会更公正、更和谐。又比如,我们的城市都太乱了。北京堵车堵得厉害,山东人不叫北京首都,叫“首堵”。不仅是北京,现在很多城市就连三亚也堵车。这是表面的乱,是城市规划和发展不当的乱。另外则是“隐形”或潜在的“乱”。我们中国的城市,正在形成日益严重的贫富鸿沟,有的地方是所谓的高尚社区,房价卖11万,卖10万,但也许几十公里甚至几公里外,你会看到“贫民窟”,如此截然反差的东西,怎么可以同时处在一个城市里?这很可怕。历史上,资本主义在发展初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曾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文明疮疤,动乱的渊薮,那就是贫民窟。中国今天也正在形成类似的贫民窟,值得警惕。
不用讳言,我们的城市除了太贵、太乱外,许多城市还太脏太差。全世界生态破坏最严重的20个城市16个在中国,中国城市的四分之三被垃圾所包围。
所以,很清楚,我们现在城市虽然可以居住,但绝大多数还没有达到宜居城市的目标。要达到宜居城市的目标,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我这里没有时间长篇大论地展开。我只讲一点,就是建设伦理的问题。《圣经》上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从心发出。我们做什么好事都要有好心。我们要把城市建设好,也要有好心或者说好的建设伦理。过去我们常常说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强调又好又快,我们过去谈论居住城市,现在我们谈论宜居城市,而不是讨论一个仅仅能把我们装进来的城市。但你看我们的建设,始终质量不高,快是快,但破坏也很快,很严重,好却始终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尽如人意。归根到底,我们还是缺少“好心”,缺少好的建设伦理。
谈到宜居城市的最佳发展实践,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瑞士。如果你去过瑞士,你一定会同意瑞士是全世界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典范。瑞士发展也很快,其人均收入在欧洲、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它的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好,居住非常舒适。你到瑞士,随便找一个地方拍下来都是明信片。瑞士好的发展与其好心是有关系的。瑞士的国旗是十字架,和我们熟悉的红十字会的旗帜很想像。瑞士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地方,基督新教普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非常美好的建设伦理,进而支撑起瑞士美好的建设与美好的人居。
好的建设与好的伦理两者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在瑞士时,我问瑞士人,你们的房子怎么就建得那么舒适、看起来那么舒服、那么协调呢?请让我添油加醋地把瑞士人的想法告诉你。最重要的就是,人家瑞士人建房子,会谦卑地考虑并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瑞士人对大自然谦卑,认定大自然是上帝的杰作,因此不能随便的破坏。不像我们无知者无畏,内心里还是人定胜天的思想,总以为可以随便地蹂躏大自然一下,或者要盲目地搞什么世界第一高楼,不是的,也不应该的。大自然其实早是长在那里了,有时候甚至是主人,而人类反而是客居的,所以人类的建设一定要和大自然协调,和谐,人类要对大自然面谦卑一些,要尊重它。大自然已经是这个样子,我们要和它协调。
瑞士人对后人也是谦卑的。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吗?或者,是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来的吗?不是的,我们并非从前人那里继承了一块土地,因而我们可以糟蹋,事实上我们是从后人那里借来了一块土地,我们最终要还给后人。黑龙江亚布力是中国一个滑雪很好的地方,雪道最多最长,又因为开了中国企业家论坛而开始闻名。但瑞士滑雪要比亚布力好,因为瑞士的雪山雪好,又不太冷,而中国的滑雪场往往太冷。中国的滑雪场一般是建个索道,大家坐索道上去,再滑下来,简便易行。而瑞士人呢,是建索道,而是用了世界上最麻烦的办法,建隧道,建一条从山底真通到山顶的隧道,整整建了60年。第一代的建设者肯定知道他们根本享受不到这个滑雪场,享受不到这个工程,但他们还是乐意建,为的是留给子孙后代原生态的完完整整的雪山,因为他们内心谦卑,真正尊重他们的后代。相比之下,中国30年的发展说得不好听,有道是“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与人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另外,瑞士人对前人也很谦卑,绝不会随便把前人的房子扒掉。我在瑞士,住过拿破仑200年前的行宫,比我在任何一个地方住的宾馆都感觉要好。我们国家的情况却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地把别人的房子拆了,再盖我的房子,北京的古城现在基本上已经建不着了,连尸体甚至都找不到了。相信以后,肯定还会有人又把我们现在盖的房子再扒掉,再盖他的房子。如此折腾,GDP天天增长,但房子还是那些房子,大家享受不到真正的福利增长。
此外,瑞士人对左邻右舍也很谦卑,他们绝不会建一栋和左邻右舍的已有房屋格格不入的房子。所以,瑞士人建房子,除了得到政府的许可,还必须要得到周边的邻居的许可,不得到左邻右舍邻居的同意是不可以随便建房子的。
因为谦卑的建设伦理,所以瑞士人的房子才和自然协调,和左邻右舍协调,和前人的房子协调,也为后代预留下足够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瑞士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最佳宜居城市的典范。归根结蒂,是因为他们仰望星空,不浮躁,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有一个谦卑的心,并持守谦卑的建设伦理。
反过来想咱们中国,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心,我们只有浮躁的心,只有贪婪的心,只有一颗自私自利的心,我们在未来30年,可以建出一个宜居城市来吗?可以从优秀走向伟大吗?请大家深思。谢谢!
话题:



0

推荐

赵晓

赵晓

33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世界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