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前经济既要调市场更要调心态

(执笔: 赵晓  陈金保) 

    5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延续了4月份的疲软态势,工业增速虽有回升但增幅较小,如果考虑工作日因素(今年五月份相比四月份,多了两个工作日),5月份的工业实际增长很可能低于9%。不到10%的工业增长所对应的中国经济增长,应该不高于7%,实际GDP的下行速度超出了政府的预期。结合PPI的超预期回落,综合分析来看,中国经济确实整体偏冷,经济下行趋势明显。

    面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不佳表现,一方面,一直以来稳健而略显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有所松动,央行已经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6月7日更是宣布了3年来的首次降息。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也陆续出台,发改委门前的车水马龙便可见一斑。高铁投资再次启动提速计划,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重启,各类项目审批加快。广东、广西大钢铁基地项目的审批通过,“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和“三铁”(高铁地铁城铁)项目的陆续上马,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似乎又拉开帷幕。2008年经济危机救市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质疑声还没过去,今天却又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为保“稳增长”的大目标,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下,适当货币放水和加快“十二五”项目的审批和建设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投资必须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促进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创新型产业发展;二是要促进民生,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基础建设项目,特别是民生项目的建设。而且,总的来说,我们仍需保持宏观调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目前考虑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还为时尚早

   从短期看,上半年经济减速,总需求回落是大背景,考虑到去年年底开始的信贷增加,以及上半年项目推进带动的需求增加需要半年左右的时滞,预计下半年的有效需求会逐步回升。另外,5月份CPI和PPI同比涨幅双双回落,其中CPI同比上涨3%,CPI涨幅创下近23个月新低。加上国际油价下调、夏粮丰收、翘尾因素回落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物价涨幅仍有一定的回落空间。CPI的持续回落为进一步降息和降准提供了操作空间。此次降息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1%,仍处于近三年来的高位。尤其是目前的准备金率20%还是较高,预计年内还有1-2次的降息和1-2次的降准余地。综合来看,考虑到去年下半年GDP增速的低基数、近期政策逆周期叠加效应的释放,以及未来的货币政策预期,经济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第二季度是全年经济增长底部的概率较大。

   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速预期的适当下调,总需求的回落将拉低通胀水平,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一边实施扩张政策的同时,一边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特别是推动实业的重新振兴,就成了当下的必然选择。

   但转型话好说,做起来非常难。调市场的同时更需要我们调心态。

   近10年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10%左右,高居世界首位;年均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一直超过20%,有些年份甚至达到40%。这种“双高”增长的局面容易导致经济“虚胖”,今年两会提出7.5%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仅是在为经济过快增长降温,也在为我们的发展观念降温。毕竟,未来中国能够维持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8%和财政收入增长10%的水平就实属不易。我们不能沉迷于过去的业绩,需要及时调整心态,以平常心对待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回落。

    一是要以平常心对待经济增速回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借助资金和技术的引进,依靠比较优势和后发国家优势,采取以低成本为主的竞争策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瞩的伟大成就。2007年,中国GDP总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老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十五年之后,2025年前后,中国GDP将可能超过美国,夺回世界老大的位置。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GDP和财政收入“双高”增长的局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已经接近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部分地区已经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这一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由于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渐弱化,而以创新为主的内驱型经济增长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当降低,为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如果在这时着急推行经济刺激计划,由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受限,盲目加大投资只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或推高通货膨胀,而无益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要以平常心对待财政收入增速回落。近10年来连年的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房价的飙升,另一方面得益于征管措施的不断完善和陆续出台的增税政策。去年以来出现的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既有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原因,也有经济增长趋缓、价格涨幅回落、企业利润下降的原因,更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预期结果。楼市的红利也许还有得吃,但疯狂饕餮的可能性则不再有了。据有关模型测算,中国楼市未来3-5年都将是供大于求的环境,两三年内甚至可能积压2亿平方米以上的住宅,而进入到2020年后,住宅的需求将从增长进入下滑,楼市将成为夕阳产业,中国的房地产已正式进入下半场,且再也不会有下一个黄金十年了。税收方面,“结构性减税”已是我国中期财政政策的必然选择,如果政府继续期望于税收的高速增长,给税务机关下达高速增长的指令性任务计划,带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明减暗增”的尴尬局面,企业减负的愿望无从谈起,“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基本上都是逼出来的,不被逼到急处,实质性的改革不会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下滑的超预期未必是一件坏事。无论是对国家或是民众,投资机会的放开或创造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当下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转型已晚,转型实在很难,但不转型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只有死路一条。不是没有办法,需要的还有心态!

 

(作者赵晓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金保系经济学博士)

(本文尚未发表,如要刊登或转载,请与陈金保联系 13911923556  kimbo_chen@126.com)

话题:



0

推荐

赵晓

赵晓

33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世界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