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 张娜)
前些天与朋友聚会,偶然间提到近日红火的“光盘运动”,进而网上搜索发现相关内容还真不少。核心数据是央视公布的,每年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从“舌尖上的浪费”到十大餐饮连锁的“半份菜”,从央视新闻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一时间相关报道铺天盖地而来。
“佛跳墙每位338元,驰名红烧官燕每位438元,三支虫草炖水鸭每位698元……”这样的餐品都是谁在点?2000多亿中有多少是普通老百姓的餐饮消费所导致的?
1月22日,海南日报头版刊发新闻《一桌公款吃喝竟达1.5万元》,文中细述了海南省相关部门于21日对海口个别酒店公款高消费现象进行暗访,结果发现有党政机关一张发票消费达到了1.5万余元。与朋友提及,朋友笑道,这样的也叫高消费?看到各部门年底突击花预算上千万的报道,才发现我的确大惊小怪了。
随后我查阅到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在对2707人进行的关于浪费的调查中,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其中47.5%的人表示“非常普遍”;不少人认为,浪费已经成了一种“面子消费”;就浪费程度来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公款吃喝(92.6%)、公车滥用(83.1%)和城市道路反复修筑(76.2%)。
针对前述种种现象,中央曾三令五申,前段时间又出台“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以扼制此奢侈浪费现象,得到百姓认可,风气为之一振,却不知为何被太极妙手转换至杜奢倡俭的民众运动上来。“光盘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视线从监督到了自查自纠,一些人抢占道德至高点的方案再获成功,是否属于转移视线不得而知,但方向上已与中央所强调改作风、反腐败有所偏离。我们肯定移风易俗、倡导节约的一贯正确性,但在此时出现这样的风潮,不禁疑问连连。回想起“哈尔滨8·24大桥垮塌事故”出具的让人生疑的调查结果;回想起收入分配制度出台之艰难;回想起陕西“表哥”杨达才银行存款调查近4个月没有结果。难怪人们感慨:烂尾的不仅仅是新闻。
百姓最痛恨的,往往不是国家出台了的什么政策和规章,而是部分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政策做出的各种扭曲和拖延。规定、要求余音未散,关于各种规避的新闻就不绝于耳。一些机关年会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而单位的内部餐厅装修之精、标准之高堪比五星级饭店。还有一些公务宴请化整为零、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的机密。更有些机关挖空心思,将年会宴请放到驻京办,一时人满为患。联想起以前各种政策补贴在执行过程中的层层克扣,各项惠民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被更改的面目全非,如此阳奉阴违的风气一日不改,则人民一天不能安享中央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的新闻监督有了让人振奋的变化,很多媒体开始直面各种乱相,并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相信,兼听则明,广开言路,方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们更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一个新里程的开始,对待任何一件事情要坚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从烂尾广场到恨不得安上拉链的公路,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导致的巨大投资浪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才是政令不畅、民心难聚的根本原因。我们不欢迎以“揣摩上意”为工作重心的领导,也不要阳奉阴违的官员,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有盼头。
(本文尚未发表,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kimbo_chen@126.com)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