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赵晓 薛小玉)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本质是促进社会资源能够实现帕累托状态的最优,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转向“决定性”,市场化就理应成为我国未来金融改革的核心要义。

第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意味着在市场化条件下,真正实现让供求等经济因素决定市场价格;第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要更多体现市场化的特征,市场要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第三,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还意味着整个金融市场要更加健全,特别是要推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向纵深领域发展。

笔者以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在我国现实背景下,起提纲挈领作用的便是减少行政干预等外在因素的束缚,而让市场这一内因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首先,在金融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体现便是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我们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放开了贷款利率限制,这无疑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但由于存款利率限制放开的“这一城”尚未攻略,我们的利率市场化还没完全实现。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等因素的考量,对利率仍然有管制,导致利率不能真正反映市场价格,也不能真正反映资金融入与融出需求的对应关系。

而在汇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站在促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高度上,一直推动汇率上涨,而忽视了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以及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这样的汇率水平与真正反映外需情况以及资本流动的汇率水平并不是完全一致。可见,我们在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同时,要在制度设计上加以改进,从真正市场化的着眼点出发,制定相关的政策。

其次,在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是,由于贷款利率限制取消,银行将更多用市场化方式经营,以往单纯靠利差赚取利润的经营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未来若要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银行必须思考利润增长点在哪里。但上面已经提到,同样还是制度设计的问题。我们的存款利率还存在限制,这就使得我国银行发展虽然不能再被形容为温室的小苗,但毕竟也不是在风雨中成长的参天大树。尽管银行各种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理财业务在如火如荼发展,但传统存贷利差仍然是其利润的最重要来源。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大资管时代和大数据时代,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如何进行业务模式转型都值得深思,而这首先需要我们进一步将存款利率限制取消掉,让银行在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定价上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定。

同时,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中,银行仍然占据重要位置,间接融资仍然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这不能反映真正的市场融资主体和资金供给方力量的匹配,这也是我国大范围的影子银行、民间金融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民间金融存在种种弊端,我们在制度上总是针对这些机构的发展进行规范,却没有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笔者以为,我们出台政策措施不仅要关注短期目标以及效果,还要更多基于长远的角度,探索有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良性制度。比如,为了真正促进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我们需要出台一些真正促进一大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成长和发展的制度措施。

最后,在推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最近扩围在即的新三板是市场关注的热点。综观世界各国,资本市场都是一国金融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是很健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以IPO为例,我国A股发行已经停止一年有余,这样的行政干预不是市场化应该采取的办法,因为上市公司优劣理应由市场去挑选,监管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监管效能上,并且要下放对市场的监管权,把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让所有合格的企业拥有平等的上市机会,提升个人投资者的理性参与能力,这才是监管者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该重点加以考虑的出发点。

事实上,金融是一个大系统,以上三点也是相互促进的,金融定价的市场化有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有序竞争,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支持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发展壮大,这显然会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向更高阶段。

总之,金融业改革任重而道远,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最核心要义,改革现有的不合理制度才能使我国的金融业改革真正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进而提高金融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并最终转变到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大轨道上来。

话题:



0

推荐

赵晓

赵晓

33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世界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业委员会成员 •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章